位置:森德尔网络 >> 资讯中心 >> 行业新闻 >> 浏览文章

「今日头条」张一鸣:我怎么看内容的未来

2015年11月20日    本站原创    佚名    关键词:

反差,事情发生的这 5 天,每过一天张一鸣就感受到越大的反差。

 

“我的反应是吃惊!”张一鸣对极客公园说。那是 6 月 5 日大清早,一位同事在头条内部的微信群里转发了一条消息,点开发现是当天的《新京报》社论,标题叫“为什么纠正 ‘头条’模式”,这家媒体在自己的版面上声讨“头条的侵权行为”。

“新京报网之前一直跟我们有合作啊”,这是他们的个反应。的确,新京报网一直是头条的合作方之一,不过在檄文出来当天下午5点钟左右致电要求停止合作。

 

这次纸媒的愤怒对头条和张一鸣而言既陌生也很突然,就像一下子被从一个世界拽到另一个世界。在网络世界里,头条被认可,它在 6 月 3 日公布的 1 亿美元 C 轮融资被认为是件了不起的事情,然而在纸媒世界中,头条是一个可耻的小偷,它的 5 亿美元估值根本就名不符实。

但在很多新媒体人眼里,发现这似乎又是一次莫名其妙的争斗,因为当很多新媒体采访头条询问目前维权者的主要诉求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发现与媒体上一波波的讨伐相对应的是,除了收到了 1 次标的 1 万元人民币的诉讼要求,那些发出批评的传统媒体也至今没有提出过明确诉求,似乎只是要求断开链接不让头条链接到他们的文章。这在很多熟悉头条的导流价值的媒体人看起来非常惊讶。

更有意思的是,就在那篇社评发表后的 2 天,头条收到 22 家媒体申请入驻的邮件,甚至包括发文批评的《广州日报》旗下报社。张一鸣后来了解到,这些媒体多半此前并没有很了解头条,恰恰是这次版权纷争,让他们意识到头条在流量上的能力。

这场纷争一开始就没有明确诉求,参与方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考量,这一切让整件事越来越像纸质媒体积压已久的情绪发泄,而不是一次理性的探讨,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在批评的文章中有那么多关于道德的表述,而绝少有对大家新内容体系的商业规则到底该如何建立的讨论。

不过这种情绪发泄未必不是好事,至少对头条而言,它让这家在过去2年多时间里一直低调的公司及时意识到对外沟通的重要性,而这其实是它在走向更大的未来时不得不去填补的一个空隙。这件事是头条在毋自狂奔的路上适时出现的一声棒喝。

过去2年发生的事情是,这家生于移动互联网的公司,用技术和产品的子弹为自己在移动端的信息分发上迅速开辟出一块天地,只是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意中将原本就伤痕累累的传统内容行业捅的更加到处都是窟窿,并改变了无数人的利益和未来。

于是,一边是创新者向着未来的狂奔,一边是创新者对传统世界所带来的破坏,这两边尽管处于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却紧紧地捆绑在一起。而这次很多人看起来莫名其妙的争斗,恰恰是因为两个世界之间在思维方式和商业价值上日渐巨大的间隙,一次突然的“应力”释放。

 

那么,当媒体对头条品头论足一番之后,不妨头条到底怎么看未来的媒体和内容。因为这个“间隙”不被填平,两个世界的人就永远没有共同的未来。